2023-03-25 10:36:48
這幾天,西湖邊最“火”的打卡地要數中國美院美術館了。3月18日啟幕的“宋韻今輝”藝術特展,開展當日就人流量爆棚。近一周持續的陰雨天氣,觀展需要提前預約和購票,仍抵擋不了眾多書畫愛好者的熱情。為回應廣大觀眾的熱情和觀展需求,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特別增開周末夜場。展期內每個周六、日18:00-20:30,夜場開放。
在江南最美的時節,中國美院美術館館外湖山如畫,游人如織,館內陳列著描繪湖山勝跡的千古名作,群賢畢至。在美術館一樓展廳展出的“湖山攬勝——宋韻江南書畫藝術”特展,系統呈現了從宋、元、明、清到近現代江南地區的千年宋韻書畫藝術文脈。特展含兩大板塊,其中“浙水敷文”展現了宋代以來以江南山水人文為主題的書畫作品,“湖山信美”展示了南宋以來以杭州和西湖為中心的歷代書畫精品,承載了湖山勝景豐厚的人文內涵和美學價值。
“湖山攬勝——宋韻江南書畫藝術”作為核心展覽,在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遼寧省博物館、浙江省博物館、天津博物館、云南省博物館、安徽徽州歷史博物館、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的協同共力下,共展出宋元明清傳世書畫37件(組),其中一級文物13件(組),包含兩宋書畫10件(組),以數十幀宋、元、明、清書畫名跡,展現出畫史上綿亙千年的江南情致。
此展是南宋四大家“李劉馬夏”,在800年后首次在杭聚首。李唐、劉松年、馬遠、夏圭,被稱為“南宋四家”,這四家的藝術風格既有共同特征,又有各自的藝術個性,他們的畫風在南宋150年盛行不衰,對后世也有深遠影響。
李唐是中國繪畫史上跨南北宋變局的關鍵人物。其畫法變小斧劈而創大斧劈,筆意不凡,使人產生一種“神驚目?!钡耐褐?。此次展出的天津博物館藏《濠梁秋水圖》,是他的畫風從雄峻厚重轉變蒼勁灑脫的重要見證,是稀見的宋畫珍品。
劉松年,因居住在清波門故號“清波”。這次他的代表作《四景山水圖》真跡“回到”了清波門。這組深藏于故宮博物院的國寶級文物,描寫西湖四季景色,四時變化清晰,四景描繪入木,筆墨嚴謹細密,剛健兼有滋潤,顯示了畫家對家鄉山水的摯愛之情和對西湖景色的細致體察,令熟識西湖景致的杭州觀者似乎穿越800年的時空與之情深共鳴。
人稱“馬一角”“夏半邊”的馬遠和夏圭,作品“小中見大”的概括性筆墨,凸顯強烈空間感。展覽中馬遠的《雪屐觀梅圖》(上海博物館藏)《松壽圖》(遼寧博物館藏)、夏圭的《煙岫林居圖》(故宮博物院藏),是宋韻江南書畫藝術的經典之作。
北宋郭熙作品存世極少,展出的《溪山行旅圖》是云南博物館書畫類藏品的鎮館之寶,首次出館展出;藏于安徽徽州歷史博物館的北宋翟院深《雪山歸獵圖》氣象萬千;元代趙孟頫《行書吳興賦》,南宋李嵩《西湖圖》、馬和之《毛詩圖》、佚名《柳下雙牛圖》,明代沈周《湖山佳趣圖》、吳彬《蓮社求友圖》等均為來自各大博物館的頂級藏品。
“宋韻今輝”,不僅面向歷史,同時立足當代,指向未來。2021年8月,浙江省委文化工作會議提出實施“宋韻文化傳世工程”,強調“讓千年宋韻在新時代‘流動’起來、‘傳承’下去”。在中國美院院長高世名看來,美院地處杭州,秉承宋代畫院千年文脈,作為中國畫高等教育的開創者,國畫教學尤重名跡之臨摹、正典之研習,其宗旨非為復古,更在開今?!拔覀兿嘈?,承繼傳統不是抱殘守缺,而是要發顯古人之創始精神。在經典的傳習中,我們努力做到與古人志氣相投,心心相印,正是為了讓古人的觀物之道、制像之法,在當代人的感知經驗和精神土壤中重新生發,更是為了重新找回那個山水世界中的人——那種在天地萬象中格物致知、窮理盡性,繼而應會感神、神超理得的中國人的偉大精神?!备呤烂f。
同期展出的“夜山鉤古——黃賓虹的宋畫研究及其傳承”“立最高峰——潘天壽的常變之道”“含英咀華——繪通中西的國美油畫”“典垂百代——兩宋傳習書畫展”,共同構成“宋韻今輝”藝術特展集群。據省文聯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中國美術學院黨委委員、宣傳部部長,本次展覽總策展人余旭紅介紹,這是一場生動的中國繪畫史課程,也是一次全社會的美育行動。展覽過程中,觀者可以通過宋元明清的經典作品,感受到中國繪畫的綿延,中國文化的傳承有序。
值得一提的是,“湖山攬勝——宋韻江南書畫藝術”特展及二樓“夜山鉤古——黃賓虹的宋畫研究及其傳承”中的部分書畫冊頁,將迎來換頁。由于書畫冊頁裝幀方式所限,這些作品無法在展廳完整展示,為了向觀眾更好地展示每件(組)展品面貌,特進行換頁展示。如遼寧省博物館藏明代趙養志《西湖二十景書畫冊》是首次展出,共二十開圖文,換頁后得以讓觀眾盡可能多地領略此冊精彩。
宋畫作為一種美學基因,早已植入國人的文化傳統。藝術家的筆下,不僅是時代之景,還有生命的價值。置身展覽現場,千年宋韻書畫藝術文脈在此呈現,仿佛開啟了一場與文人士大夫的“零距離”對話。此次“宋韻今輝”藝術特展,亦是一場社會美育大課堂,在真跡中尋找真山水,釋放文化感受的公眾接口,以最高規格打造別開生面的、全民參與的社會美育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