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25 10:36:25
國畫大師潘天壽曾說,他一生最幸運的事就是遇上兩位好老師,一是書畫大師吳昌碩,另一位便是他在浙江一師的校長經亨頤。
經亨頤(1877——1938),字子淵,號石禪,晚號頤淵,上虞驛亭人。西泠印社及南社早期社員,寒之友社創始人,我國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教育家、書畫家,著有《經頤淵金石詩書畫合集》。
經亨頤為世人所熟知,蓋因1919年轟動全國的“一師風潮”,其焦點就是學生要挽留辭職的校長經亨頤,所以又稱“留經運動”。離開浙江一師后,他回鄉創辦了春暉中學,吸引了一大批文化藝術界的著名人士,如夏丏尊、豐子愷、朱自清、朱光潛等前來任教,延請蔡元培、黃炎培、俞平伯、葉圣陶等來校短期講學。學校聲望日隆,時有“北有南開 南有春暉”之譽。
“書畫之友,寒云乎哉?!苯浐囝U還是一位有著深厚藝術造詣的金石書畫家,著名的“寒之友社”便是由他發起。1928年,經亨頤在上海與一些書畫名流成立了寒之友社,張大千、黃賓虹、陳樹人、張聿光、謝公展、何香凝等都是社友。每逢雅集,大家翰墨淋漓,盡情揮毫,以詩言志,以畫喻節,極一時之盛。
寒之友社曾選址杭州一事頗值得一提。1937年,經亨頤托人在杭州東山弄附近征得數畝地,準備建造寒之友社社址,仿西泠印社的制度,不作子孫遺產,只充金石書畫愛好者的游憩之所,潘天壽、姜心白等實地勘測后大家都稱好。不料全面抗戰爆發,杭州城旋即淪陷,社址工程就此夭折。否則,現在西湖邊將有兩個金石藝術團體。真乃一大憾事。
經亨頤曾說,“吾治印第一,畫第二,書與詩又其次也?!蔽縻鲇∩绺鄙玳L童衍方說,“經先生年輕的時候就喜歡刻印,其篆刻風格屬雄強一路,亦有野逸之味?!背闪⒑焉缜昂?,經亨頤開始畫畫,曾有一方閑章“五十學畫”。因深厚學養以及高超的書法篆刻造詣,他畫畫出手不凡,筆下松、竹、梅、水仙、菊花,簡淡疏秀,清雋超逸。
經亨頤還是一位詩人,留有《頤淵詩集》。其贊松,“為木當作松,松寒不改容。我愛太白句,居亦曰長松?!逼滟澲?,“西風颯颯竹生寒,衰草萋萋菊又殘。莫道秋光無艷色,虛心傲骨耐人看?!?022年,是經亨頤先生誕辰145周年,距1932年黃賓虹、張大千、張善孖、俞寄凡、張聿光、鄭曼青等白馬湖寒之友雅集過去了90年,一部積聚近百件經亨頤及其畫友的書畫作品,以及當代同仁以經亨頤詩意為題創作的一百余件書畫作品集——《長松長歌:頤淵詩意金石書畫集》由西泠印社出版發行。
“清風來故人”,在西泠印社、上虞區委區政府主辦下,“長松長歌”寒之友金石書畫展、《寒之友》白馬湖雅集,以及“春暉講堂”之西泠名家講座等系列紀念活動于3月25日在浙江春暉中學啟動。來自全國各地的書畫家,同聲相應,同氣相求,心慕前賢,流連于白馬湖畔,尋“長松山房”“山邊一樓”經亨頤、“雙清樓”何香凝、“晚晴山房”李叔同、“小楊柳屋”豐子愷、“平屋”夏丏尊等舊蹤,仰諸先生之風,誦詩揮毫,抒寫今日的“寒之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