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30 09:47:31
“最讓人記憶深刻的是橫穿古城門的那段空間,宋代和元代遺留下的不同路面痕跡相互交錯。我站在隔梁上俯視這兩條道路,雖然時空相隔千百年,眼前仿佛出現了余杭先民來來往往的身影……”來自浙江大學的考古志愿者郭羽茜說。
讓年輕人擁抱考古,杭州一直在“行動”。日前,考古志愿者走進余杭故城遺址,一起探尋杭城的歷史記憶、感受考古的獨特魅力。據悉,這是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公眾考古活動之一。
作為現場負責人,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的郭一波老師向考古志愿者介紹遺址情況:余杭故城遺址位于杭州市余杭區余杭街道,自秦代設余杭縣以來,余杭縣城在南苕溪兩岸多次遷徙,縣志稱“避湖之溢則徙北,避溪之漲則徙南”。隨后,郭一波帶領志愿者參觀發掘現場,詳細講解了故城遺址發現的東漢時期的東、西城墻和護城河,北宋晚期的建筑基址,元代的西城墻、城門與護城河等不同時期遺跡的結構特征、營造方式等,并重點闡釋了此次發掘成果的價值和意義。在講授考古學基本知識時,郭一波以實地案例教大家如何根據土質土色辨別各種遺跡的性質、怎樣使用考古工具清理遺跡,并逐一解答了志愿者提出的各類問題。
通過走進余杭故城遺址,考古志愿者不僅對考古工作有了直觀的了解和認識,還深深體會到,在遺址發掘出的一磚一瓦串聯的歷史文化印記中,流淌著悠遠的歷史文脈。
郭羽茜說,余杭故城遺址的考古現場,每次探訪中都發現了大量珍貴的遺跡,多個時代的遺跡層相互疊壓,上至秦漢、下至明清?!捌矫癜傩盏娜粘I钤谖墨I中可能不會有過多的記載,但通過考古,我們能知道他們住怎樣大小的房子、吃什么食物、使用怎樣的瓷器、死后會有怎樣的隨葬品……”
來自浙大城市學院的封開說:“非常榮幸能參加余杭故城遺址發掘現場的參觀。這是我第一次參觀城址的發掘:當城門基址重見天日,我看著狹窄的城門,想象當時人們進出城門的場景;當大塊石板路疊壓了磚石路,我看到了宋人和元人風格迥異的兩種審美;當房址灰坑上的土層被刮去,我看到的是一座房,遐想的是曾經的一切……考古發掘是個從無到有的過程,審慎分析、透物見人,這可能就是考古工作的魅力吧。而我能以實地參觀的方式近距離接觸考古,也是一種幸運?!?/p>
大家駐足東漢城墻上、踏入唐宋地層中,一起感受歷史的厚重與溫度、聆聽歷史深處的余杭“聲音”,文化自信和自豪感油然而生。志愿者紛紛表示,要共同保護好歷史文化遺產,為中華文明傳承助力添彩。
“讓年輕人擁抱考古?!笔形奈锟脊叛芯克t說,這是舉辦系列公眾考古活動的初衷之一。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考古工作者則是歷史的翻譯官。新時代要求我們必須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更好地認識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讓更多年輕人感受傳統文化和考古的魅力。相信未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將愛上考古事業、投身文物修復和保護的行列,以此壯大考古隊伍、堅定文化自信、增強民族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