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12 09:31:41
“打著幫忙填寫年報旗號,讓你關注小程序的電話千萬別信,有可能就是‘年報詐騙’?!?/p>
近日,寧波市市場監管局向廣大經營主體作出特別提醒:按時申報年報是經營主體應盡的法定義務,但如果有人自稱是市場監管人員,稱未申報年報有被列入經營異常名錄的風險,然后介紹相應的微信小程序或公眾號,幫忙填報年報或引導經營者按照相關步驟操作,并收取一定費用的,你就要提高警惕了。
記者了解到,今年11月,慈溪公安就破獲了一起以小程序為掩護實施“年報詐騙”的案件,抓獲犯罪嫌疑人員135名。
事情起源于今年7月。在慈溪橋頭經營果蔬生意的陳先生接到電話,稱其年報即將脫審,要面臨罰款。于是,陳先生在對方指引下在一款名為“個體戶商家年報管理”的小程序上繳納了198元年報申報費用。事后他發現上半年已經申報過了,于是向當地公安部門報案。
慈溪市場監管局線索顯示,慈溪還有不少像陳先生這樣的受害者。慈溪公安深挖研判,發現在山東濰坊、青島、濟寧等地,存在多個以“個體工商戶年報”為名的詐騙窩點。
11月2日至4日,慈溪公安聯合山東警方,出動300余名民警對這些“年報詐騙”團伙實施集中收網行動。目前,慈溪公安共抓獲以房某、袁某為首的犯罪嫌疑人135名,對103人采取刑事強制措施。據他們交代,該團伙從今年6月份成立至今,已詐騙6000余起,涉案金額200余萬元。
專業人士指出,目前“年報詐騙”常見手段主要有以下幾種:
向經營戶發送詐騙短信,誘導其點擊短信鏈接登錄非法交易平臺;
冒充市場監管工作人員,通過電話、微信等方式聯系經營戶,聲稱年報公示、信用修復要繳納幾百元至千元不等的費用;
通過加微信聊天,誘導其進行年報公示、信用修復,收取費用;
以年報公示、信用修復為由,誘騙經營戶進行“身份認證”,獲取銀行卡賬號、身份證號及密碼等重要隱私信息。
部分經營主體年報意識不強且不了解年報的相關政策,使得不法分子有機可乘。寧波市市場監管局提醒:經營主體進行年報申報是不收取任何費用的。
市場監管部門既不會以短信鏈接的方式要求經營主體進行年報公示或信用修復等操作,更不會通過電話、短信、微信等方式,威嚇誘騙索要經營戶個人信息、短信驗證碼,以及收取費用。
目前,經營主體申報年報途徑多、操作簡便,可登錄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浙江企業在線”微信公眾號或“浙里辦”APP等進行年報申報。對于使用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操作有困難的,可向當地市場監管所(分局)服務窗口申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