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09 12:48:19
針對破產重整后民營企業遇到的實際困難,我市打造重整企業立體式信用修復體系,彌補社會信用體系框架內民營企業重整后信用修復的空白,幫助重整后企業正常開展經營、合理獲得融資、公平參與競爭。目前已為37家重整成功的企業完成信用修復,實現對重整后經營正常企業的全覆蓋,幫助重整企業獲得銀行授信累計超億元。這一做法被寫入國家發改委、省高院等文件,并在全國范圍內復制推廣。
近年來我市不斷深化破產制度改革,加快“僵尸企業”市場有序出清。但由于破產重整企業信用修復制度的缺失,企業破產前的負面信用信息依然制約著重整后企業的正常經營。我市一家建筑業龍頭企業,卻因經營不善、資不抵債申請破產,由于破產重整后,企業在銀行、稅務、工商等部門的不良信用記錄,并沒有因為重整而消除,導致企業基本賬戶一度無法使用,無法收款、打款,一度讓企業舉步維艱。為重整企業“涅槃重生”創造良好條件,立體式信用修復體系包括理順不良信用信息撤銷、法院黑名單銷號制度、征信系統“大事記”、銀行基本戶重開和稅務信用補復評等“重整企業”信用修復事項,為重整企業“涅槃重生”掃清信用障礙。
同時,我市以信用修復相關重點提案辦理為契機,進一步優化重整企業信用修復工作機制,推動出臺《關于完善金融機構對破產程序配套服務優化營商環境的紀要》,加強金融服務與破產審判工作的銜接,防止對重整企業的金融排斥和社會排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