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02 12:20:34
在打造先進制造業強市先行區的征途上,越城區、濱海新區亮出路線圖,吹響集結號。
12月2日,越城區、濱海新區召開貫徹落實全市打造先進制造業強市“4151”計劃工作推進會暨“浙江制造天工鼎”攻堅行動部署會,部署聚力建設先進制造業強市先行區,勇奪“浙江制造天工鼎”,全力實施“1515”專項行動,打造成為全國“騰籠換鳥、鳳凰涅槃”實踐樣板。
“1515”專項行動,是越城區、濱海新區找準的發展新賽道、謀劃建設的新時期制造業新路徑,也事關產業布局下的一次競爭的集群爭奪戰。
制造業既是立國之本,也是富民之源,最能體現一個國家、一個地區的綜合實力。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到實體經濟上,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制造強國。
今年9月以來,省、市兩級提前布局,以全球先進制造業基地建設為指引,先后高規格召開現場會,我省提出了“415X”先進制造業集群,我市提出了先進制造業強市建設“4151”計劃。
值得關注的是,9月1日,全省新一輪制造業“騰籠換鳥、鳳凰涅槃”攻堅行動現場會暨“415X”產業集群推進會在紹興召開,越城是重要觀摩點,越城區制造業發展獲得高度肯定。
工業穩則經濟穩,工業進則經濟進,工業強則群眾富。近年來,越城區吐故納新,奮力推進項目招引落地,加快建設集成電路、生物醫藥等省級“萬畝千億”新產業平臺,制造業增加值占GDP比重29.6%。越城區打造先進制造業強市先行區,對經濟高質量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從創新驅動看,今年三季度,全區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長66.8%,其中技改投資同比增長26%。制造業已成為匯聚人才的引力場、推動創新的主戰場。
當前,已經完成“騰籠換鳥”前半程的越城區,騰出了新發展空間,未來五年乃至更長一段時期,將是越城譜寫好后半篇文章,加快新舊動能有機轉換,實現從“制造大區”邁向“制造強區”的關鍵期。
對標浙江省“415X”產業集群賽道、市“10+2”重點產業集群布局,越城區錨定高質量發展新賽道,描繪制造業發展的新藍圖,實施“1515”計劃。
那么,何謂“1515”計劃?
越城區經信局有關負責人介紹,第一個“1”是指全部工業增加值突破1000億元。
第一個“5”是指打造形成五大在全國具有較強競爭力的重點產業集群。培育形成集成電路、生物醫藥、智能制造三大千億級產業集群,以新能源、“5G+8K”等智能視覺為代表的未來產業和黃酒經典產業兩大百億級產業集群,構建新的增長引擎。
第二個“1”是指培育形成一批具有行業影響力的優質企業群體,到2026年,制造業領域新增100家以上優質企業。
第二個“5”是指制造業領域每年實施50個5億元以上重大產業項目,其中10億元以上重大牽引性項目20個。
著眼于搶占未來產業高地,越城將以2022-2026年這5年為實施周期,全面實施“1515”專項計劃,努力打造先進制造業強市先行區,通過“規模躍升—產業重塑—企業壯大—動能新賦”的產業生態閉環路徑,打造成全國“騰籠換鳥、鳳凰涅槃”實踐樣板地。
打造新路徑
“打造先進制造業強市先行區”的藍圖已繪就,具體“施工圖”也已謀劃完成。接下去五年,越城將實施載體打造、轉型發展、集群躍升、科技強工、長高長壯、服務賦能六大舉措,推動“1515”專項行動全面展開。
這是打造高能級產業大平臺的新機遇。
作為紹興最大的先進制造業集聚地,濱海新區坐擁集成電路、高端生物醫藥兩大“萬畝千億”新產業平臺。未來五年,濱海新區將全力建設省級高能級戰略平臺,不斷夯實集成電路、生物醫藥兩大產業平臺基礎,助推紹興產業邁向高質量發展。
作為紹興開放發展的國家級平臺,在“1515”專項行動的加持下,紹興綜合保稅區將迎來發展的“黃金五年”。按計劃,綜保區實施開放發展五年行動,培育綜保區研發設計中心、綜??缇畴娚虉@等特色功能平臺,全域互聯打造“數字綜?!?,豐富功能業態,打造成對外開放量級提升的首位平臺。
袍江經開區、紹興高新區是老牌的國家級開發區,未來五年將抓好產業平臺建設,不斷爭先進位,目標是排名力爭進入全國50強。
這是優化重大生產力布局的新風口。
袍江片區的印染化工企業跨域集聚提升,是越城區、濱海新區優化產業布局的“前半篇”文章。未來五年,袍江片區將加快有機更新步伐,重點打造以“泛半導體+”產業為主體的“紹芯谷”,全力創建成為全國“騰籠換鳥”樣板,做好“后半篇”文章。
原來的印染化工集聚之地,未來將華麗轉型成為集成電路、機器人等新興產業項目不斷落地開花的“紹芯谷”。目前,“紹芯谷”1號地塊上,全球最大的鈉離子電池項目已經投產,正在洽談、有意向落戶的項目多達20余個。
袍江片區有機更新的步伐將不斷加快,產城迭代新格局將不斷重塑。按計劃,越城區在“1515”專項行動中,在袍江片區安排了一系列重點建設項目,包括區域協同創新中心、芯火雙創基地、國家大學研究院產業基地、開放式服務區及20個產業社區。
在工業全域治理上,越城區已經走在了全市、全省的前列。在“1515”專項行動中,越城將加大對占地100畝以上低效工業用地連片改造及低效企業連片騰退和二次開發力度。同時,將分類實施“四個一批”治理行動,加快“兩低兩高”企業動態出清,到2026年,力爭盤活土地1.2萬畝。
這是先進制造業集群躍升的新號角。
產業集群是當今產業生存與發展最有效的組織形態,也是城市產業發展的重要角力場。
緊盯省市產業賽道,越城區的產業集群梯隊培育思路清晰:加快培育形成集成電路、生物醫藥、智能制造三大千億級戰略性產業集群;搶先布局智能視覺、泛半導體等未來產業集群;穩步提升黃酒經典產業品牌影響力,持續擦亮具有越城辨識度的黃酒“金名片”。
錨定“鏈主型”企業,打造一條新的產業鏈,越城走出了發展戰略性產業的“越城模式”。未來五年,為打造先進制造業集群,越城將持續聚焦標志性產業鏈打造,以“建鏈、補鏈、強鏈”為重點,深化產業鏈精準招商,靶向招引一批總部型、引擎型、成長型項目和補鏈強鏈延鏈項目,力爭每年引進投資額50億元以上項目2~3個、10億元以上項目8~10個。
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越城區將重點推進紹芯實驗室建設,建設一批高能級產研協同載體;強化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力爭突破一批“卡脖子”技術,重塑產業核心競爭優勢。到2026年,力爭省級集成電路產業創新中心成為“國家隊”,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創建實現零的突破。
在人才引進和培育方面,濱海新區人才管理改革試驗區建設將不斷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落實青年科學家“免評審”、重大招商項目舉薦制等30條有辨識度的改革舉措,構建國際人才池。同時,還將探索人才評價積分制,爭創職稱自主評定省級試點,全面推行“基金+”引才模式。
爭奪“天工鼎”
“浙江制造天工鼎”是繼大禹鼎、平安鼎、創新鼎之后第4個以省委、省政府名義頒發的鼎類獎項,規格高、含金量大,將在每年的全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大會上由省委主要領導授鼎。
2023年,我省將評比產生首批“浙江制造天工鼎”,這是對各地制造業綜合實力的賽馬比拼。實施“1515”專項行動,打造先進制造業強市先行區,越城區志在奪取“浙江制造天工鼎”。
越城區、濱海新區啟動了奪取“浙江制造天工鼎”專項攻堅行動,鍛長補短,信心十足。
“奪鼎”信心來自于經濟發展的韌性。
近年來,面對傳統產業效益偏低、要素制約日益趨緊等“成長的煩惱”,越城區以壯士斷腕的勇氣,沉著應對下行壓力,全力做好傳統產業改造提升、新興產業培育壯大兩手文章,取得了明顯成效。2021年度全省新一輪制造業“騰籠換鳥、鳳凰涅槃”攻堅行動考核評價,越城區獲第一檔激勵,越城區第三代半導體入選省未來產業先導區創建培育名單。
眼下,越城印染企業全部關停,印染產能全部退出,集聚化工企業已全部在上虞落地并開工建設。越城印染化工產業“跨域提升”全部完成后,騰出土地近萬畝。在新興產業培育上,今年1至10月,越城區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人工智能產業增加值分別同比增長30.7%、29.3%,連續5個月累計增速列全市第一。
“奪鼎”信心來自于產業發展的后勁。
新冠疫情發生以來,面對較大的下行壓力,越城區在招大引強上狠下功夫,推動中芯、比亞迪、三花等龍頭企業項目加快建設,有效增強了發展后勁。盡管受到印染、化工企業搬遷影響,但越城區的規上工業增加值累計增速始終保持全省前30位,為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大底氣、強勁動力。今年三季度,全區制造業增加值占GDP比重提升5個百分點,居全市第一。
集成電路、生物醫藥已經成為越城先進制造業的兩根“頂梁柱”。統計顯示,目前,紹興集成電路產業平臺已經集聚規上企業98家,在2021年全省“萬畝千億”新產業平臺考評中獲第一名,今年前三季度,平臺產值(營收)超350億元。生物醫藥產業平臺已累計集聚生物醫藥相關企業196家,今年前三季度,平臺產值(營收)超300億元。兩大產業加速駛向千億藍海。
傳統產業經過數字化改造,煥發了新生機。越城區積極探索“產業大腦+未來工廠”建設,不僅實現了規上企業數字化改造全覆蓋,還實現了百億級產業集群工業互聯網平臺全覆蓋,重點細分行業中小企業數字化改造也實現了全覆蓋,構建了集群智治新模式。
“奪鼎”信心來自于企業長高長壯的活力。
企業是區域經濟發展的主力軍。近年來,越城區持續推進“雛鷹行動”“雄鷹行動”“鳳凰行動”“放水養魚”和隱形冠軍、專精特新“小巨人”、單項冠軍等培育計劃,企業迎來了壯大騰飛的良機。
統計顯示,越城區現有規上工業企業640家,中成集團入選了“2022中國企業500強”(全市僅2家入選)。此外,越城區還有“雄鷹計劃”培育企業2家、省級隱形冠軍2家、上市企業11家,中芯集成科創板IPO已過會,還有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12家,形成了具有較強競爭力的企業梯隊。
未來五年,越城將分類打造“領航型”標桿企業、壯大“冠軍型”創新企業、培育“種子型”小微企業,建設一流企業家隊伍,梯隊培育一流企業群體。
浙江醫藥。
中芯集成。
迪蕩湖科技CBD。
長電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