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30 09:27:04
站在“后亞運”的起步之年,蕭山不斷打開文化與經濟之間的新通道,“人文經濟學”的實踐樣本在城鄉之間不斷“冒尖”。蕭山大運河火車西站段歷史文化街區、《湘湖·雅韻》實景演藝、行走的長山等蕭山的新嘗試,不斷在“文化+科技”的跨界融合中,找到更多“詩與遠方”。就像為攀登者插上雙翼一樣,他們有了更強勁動能和無限可能。
在蕭山河上鎮,以科百特為鏈主的膜材料小鎮不斷與千年古鎮“互動”。作為小鎮建設主體之一,蕭山產發集團與河上大橋村合力謀劃小鎮鄰里中心,打造一個集黨建引領、醫療服務、休閑健身、金融服務、美食餐飲、生活配套等為一體的小鎮生活中心,助力膜材料小鎮打造成為高標準、高質量、高效益的“產城人文”深度融合的精品產業社區。
這種“互動”的形式和范圍圈還在持續擴大。
離科百特不到一公里的河上下門村,當地正在打造藝術村落,已吸引30多位藝術家入駐建設綜合性公益丄美術館,并打造海鳥天地民宿、應物山房等多個藝術點位?,F在,這種文化的“互動”又將鄉村與企業鏈接起來。下門村發揮藝術村落的資源優勢,為膜材料小鎮的員工和員工子女提供藝術夜校、周末課堂等文化藝術學習課程,讓鄉村里的工業園區更有吸引力。
正如蕭山鄉賢、西湖大學引進的首位海外文科教授來國龍所說,“交叉才能創新?!焙由吓c科百特,與膜材料小鎮的人文科技的“互動”,已碰撞出更多創新的火花。
當近萬名年輕人集聚膜材料小鎮時,它所帶動的不只是“加法”,更是“乘法”。也很期待,膜材料小鎮的未來,不僅僅是用科技創新點亮“膜”法,更是用科技與人文的交叉融合,找到更多的發展路徑,在綠水青山間點亮杭州的新“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