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15 10:42:32
如果你還沒聽說ChatGPT,那你真的落伍了。
這款號稱“能寫論文、編代碼、創作小說”的聊天機器人ChatGPT推出僅兩個月,用戶數就破1億。
它的問世,帶著“全能”的光環。目前ChatGPT已經通過了沃頓商學院MBA的考試,也通過了美國醫師執業資格的考試。它甚至還通過了谷歌的面試,拿到了年薪18.3萬美元的工程師的offer。在美國,北密歇根大學一位學生用ChatGPT寫了一篇論文,竟逃過了教授苛刻的眼睛,稱這篇文章為“全班最好的論文”。
谷歌將推出競爭者Bard,百度“文心一言”3月面向公眾開放,春節之后的資本市場,ChatGPT“概念股”標簽,并大規模拉漲停板。
比爾·蓋茨斷言:“這種人工智能技術出現的重大歷史意義,不亞于互聯網和個人電腦的誕生?!?/p>
有朋友在微信上以驚喜的口吻介紹了ChatGPT的運用——
“小草從地下探出頭,那是春天的眼睛吧?早開的野花一朵兩朵,那是春天的眉毛吧?請模仿上面的寫法,寫出類似的語句來描述春天吧!”這是一道小學生的語文作業,記得當年,幫孩子輔導這道題目時,還頗費思量。而利用ChatGPT馬上就有答案,而神奇的是,每一次ChatGPT給出的答案都是隨機的。
ChatGPT真的無所不能嗎?那我們人還能做什么?
有好事者問ChatGPT:我們的工作會不會被你搶走?
“有可能?!睂Υ?,ChatGPT這樣回答。
這種憂慮是普遍性的。
因此,網上許多專家開始以前瞻的眼光來規劃大學生志愿填報——“未來的職業最好是人工智能不能代替的”。但是還有什么工作是人工智能不能代替的?ChatGPT連博士論文這樣高難度的活都能干,還有什么工作難得住它?
因此,面對澎湃的人工智能浪潮,回避、排斥是不可取的,而是擁抱它、掌握它、駕馭它。
當回答變得簡單,“提問”來得更重要。換而言之,人的指令變得更加重要。
以攝影為例,先是自動對焦技術,接著數碼技術,現在又有無人機航拍。智能化讓攝影變得更簡單,甚至有了過去不曾有的“上帝視角”,但是你會發現,最后決定照片品質還是攝影師的想法。
在《論持久戰》中有這樣一段話“古人所謂‘運用之妙,存乎一心’,這個‘妙’,我們叫做靈活性,這是聰明的指揮員的出產品?!?,對于人工智能,我們就是要當“聰明的指揮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