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10 17:00:18
2月8日下午,在臨海市行政服務中心,臨海市佩弦湖生態環境綜合治理項目(一期)項目負責人章勇向工作人員出具了承諾書。僅15分鐘后,工作人員就辦結了該項目施工許可證并順利下發。
“現在的政務服務高效便捷,為我們節省了6個月的手續跑辦時間?!闭掠抡f。
作為臨海市著力推進的重點項目之一,臨海市佩弦湖生態環境綜合治理項目(一期)工期緊、任務重,正在企業因未取得規劃許可證而遲遲不能辦理施工許可時,迎來了臨海試點“分階段施工許可”改革,創新“容缺承諾制”新舉措。這場“及時雨”,大大縮減了項目落地等待時間,幫助企業節省了成本。
近年來,為落實國辦推進政務服務“三化”建設的文件要求和浙江省數字化改革的相關精神,臨海市深入開展政務服務“一網、一門、一次”改革,積極探索和創新審批服務各個環節中的便民惠企措施,推出了“容缺承諾制”“拿地即開工”“一鎮一品”等一系列創新舉措。不僅提升了政務服務便利化水平,也增強了企業和群眾的獲得感。
多維度創新,構筑“惠企服務”新高地
2022年5月,臨海市行政審批管理部門推出“拿地即開工”新舉措,朵納衛浴遷建項目成為首個“拿地即開工”項目。而在以前,從拿地到開工起碼要等上3個月。
“拿地即開工”,是對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一次全新嘗試和大膽探索。
為加快推進該項目手續審批,臨海市審管辦早在當年8月份就組織建設、環保、自規等6個相關業務部門負責人深入企業一線,開展“審批送上門,服務零距離”活動,通過“保姆”式現場把脈會診,為企業破解項目落地的痛點堵點難點。
“之前跑項目、跑部門都是靠自己摸索,現在各部門給我列好了提綱,我只是按步驟填空?!倍浼{衛浴運營總監郭瑛對于政府給予的全流程服務,豎起了大拇指。
2022年8月17日,完成項目立項;8月19日,完成地價確定;8月22日,臨海市經信局完成地塊技改備案,郭瑛就接到了臨海市發改局的電話,提醒她提交辦理節能審批手續……
項目由原來各部門“單打獨斗”的串聯式審批,全面整合為多部門“合成作戰”的并聯式審批,將項目“等地期”變為“預審期”,切實解決項目落地慢、時限長、環節多等問題。
2022年9月9日,朵納衛浴遷建項目在市行政服務中心審批落地,實現了1天之內臨時不動產權證、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施工許可證“三證同發”。如今,朵納衛浴正在如火如荼地開工建設,預計今年9月投產。投產后,預計可新增年銷售收入13億元,提供就業崗位500個,將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
不僅如此,臨海市審管辦還將進一步拓寬“拿地即開工”實施范圍,梳理“兩張清單、一個指南”,提高審批服務質效。
而除了“拿地即開工”,臨海市審管辦還推出了“歇業”一件事、“證照并銷”一件事、“企業服務中心”、“商家會客室”等特色化服務,幫助市場主體渡過難關,優化涉企服務流程,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個性化服務,擦亮“一鎮一品”金招牌
臨海東部三個沿海鄉鎮海洋漁業經濟發達,每年都有漁民辦理漁業互保、漁業捕撈許可證、漁業船員證等日常業務。以前,漁民趕在休漁期,回家辦理相關證件,一則與臨海市區相距60公里,往返不便;二則漁民文化程度相對較低,會有填報困難或者因資料不齊,反復奔波等問題。
為解決東部沿海漁民群體便捷辦事的需求,臨海市把涉漁審批業務向東部沿海集中,依托鄉鎮便民服務中心,建立漁政業務受理專區,專設2個窗口,組建專業團隊,服務東部沿海817艘漁船、41家漁企及漁民。
2022年2月,該市漁政窗口進一步下沉,在桃渚鎮的紅腳巖漁港設立漁業管理服務中心,全市四大漁業服務公司常態化進駐中心,以政企合作模式依托企業為漁民提供管家式代辦服務,讓漁民不出港、不下船即可完成辦事需求。
“我們不用自己操心,全交給公司來辦理,方便很多?!倍艠虻拇洗蠼饚煾蹈嬖V記者,雖然代辦需要繳納一筆費用,但省時省力,自己也樂于接受。據了解,自漁政窗口開設以來,月均辦件量達321件。
近年來,臨海市以需求為導向,積極響應企業和群眾公共服務訴求,依托黨員、志愿者、部門、基層站所等資源,應用數字化手段,精準提供個性化服務,變政府“端菜”為群眾“點菜”,打造“一鎮一品”特色服務品牌。
古城街道是臨海人口最多的街道,其中老人和殘疾人數量大。2017年,“紅色代辦”熱線開通,由24名黨員志愿者和便民服務中心工作人員組成的紅色代辦服務隊,為街道轄區內的特殊群體或弱勢群體代辦各項事宜,包括財政公共服務、社會救助、高齡補貼、醫療救助和養老服務等。
白水洋鎮有1萬余人從事煙草行業,該市在當地順勢開設煙草窗口,極大方便當地的經營戶;涌泉鎮銷售蜜橘的旺季,特設稅務窗口,方便合作社和橘農開票;沿江鎮企業多,務工人員密集,設立勞動保障窗口,協助解決企業欠薪和勞動糾紛;括蒼鎮旅游資源豐富,設立旅游窗口,推薦旅游產品、景點、民宿……
行政審批服務“一鎮一品”特色鮮明,且不斷推陳出新,這些延伸到“家門口”的政務服務,極大地便利了群眾和企業,自然贏得了好口碑。
深層次覆蓋,探索“政銀合作”新模式
“一網通辦”是把政務數據歸集到一個功能性平臺,企業和群眾只要進一扇門,就能辦成不同領域的事項。
為了全面推進“一網通辦”向基層延伸擴面,臨海市上線1035個政務服務網點,實現19個鎮(街道)659個村(社區)全覆蓋,方便群眾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就近的網點辦理業務。
村(社區)便民服務站在服務群眾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實現群眾少跑腿、便捷辦事的目標,但也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問題,比如項目進駐缺乏統一標準,人員隊伍素質參差不齊,數字化應用普及率低等,老百姓遭遇辦事難,尤其是老年人,會陷入“數字鴻溝”辦不了事。
為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辦事,提升政務服務便利化,臨海市聯合農商銀行,開展政銀一體多場景政務服務,借助農商銀行網點遍布鄉鎮村社的布局優勢,由農信人員“接單”,構建覆蓋村鎮山區的立體化多層級“就近辦”網絡,打通基層辦事的“最后一公里”。
“我家門口就有一家農商行,新買的車子,ETC就在那里辦的,還有給我媽繳存社保,這銀行也能辦,我聽說他們還能辦理違章扣費、稅務代扣等業務?!迸R海杜橋的王先生對于銀行能辦這么多政務服務,表示不可思議。
“為百姓服務,為企業分憂,是我們的分內事。我們有義務、有責任去探索、去創新,俯下身子才能了解群眾所急所需?!迸R海市審管辦黨組書記、常務副主任單益波說。
2022年以來,臨海市拓展升級政務服務“政銀合作”范圍。目前已將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登記、失業補助金申領、門診費用報銷、購買自住住房提取住房公積金等47項高頻事項接入農商行107臺自助終端,借助農商行網點遍布全市的渠道優勢,由農信人員“接單”,線上線下聯動幫助群眾辦事。截至去年8月底,臨海市審管辦和大數據局聯合農商銀行打造了34個政務2.0網點,已累計辦件37882件。